8月7日上午,启迪之星(潍坊)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(山东赛区)暨启迪之星创业营山东站决赛的“中国制造2025”创新发展论坛在潍坊高新区举办。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主任、产业经济和传播学研究专家隆学武发表演讲,分析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,解读在这种大环境下,企业的发展机会在哪里。
宏观经济形势:总体判断未来经济总量增长将步入低速期,以前10%、20%的高速增长,将不可能再存在。
01 高强度的投资将无以为继
一方面,投资比重逐年减少。我们预测,2025年左右中国经济结构中投资的地位将被消费所取代。以前的经济发展是以投资来驱动的,到2025年随着投资增速的放缓,未来经济发展,消费将上升为第一驱动力。也就是说,以前只要砸钱搞投资就能赚大钱的机会将不可能存在了。
另一方面,新一任领导上任后调整了方向,现在国家对GDP增速的容忍度非常高了。不像以前,GDP掉下来,立马砸4万亿。目前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状态,意味着未来政府不可能简单粗暴的出台单一刺激计划。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已经不太现实了,未来经济增长将去杠杆化,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一个理性时期。
未来十年的GDP水平将保持6.5-8的水平,可能还会再低。这是结构性改革的趋势。总体而言,不管你是企业也好,政府也好,一定要清楚未来经济的走势是不再以投资驱动为第一拉动力,这是大的方向。
我们通过一些数据分析,如企业的“景气度”指标以及外贸的走势,对整个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内需不足、外需不振。#p#分页标题#e#
02 劳动力将更多被机器人取代
我们做了很多系统的分析和统计,发现外出民工的数量在降低,比例也在降低,工作年龄层的占比也逐步在降低。虽然水平还赶不上其他的国家,但整个中国劳动力人口缺口在逐年增大,未来的劳动力成本会越来越高。以前在北京可以每月3000元的工资招一个人,现在没有5000开不了口。另外,制造业人口的总工资额度也有一些调整。
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,中国企业想在中国立足,一定会使用机器人。其他的国家,如美国、日本的机器人水平都非常高,这也是一个新的趋势。
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处在一种内需不足、外需不振的境况中,这种情况可能要持续十年以上。我来之前跟北京一些老专家交流,谈到阵痛期到底会有多久,他认为可能会超过十年。假设算从2012年已经开始调整,未来可能还有7年以上的调整期。
在这样一个内需不足外需不振的趋势下,人工成本越来越高,机器人水平还暂时没有跟上,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也好、企业也好,该怎么办?
国家其实有国家的战略。一方面,针对整个社会产能严重过剩,我们看到国家出台了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从产业角度来看,“一带一路”将输出更多的产能。国家另外一个配套动作是创新战略,开发新的市场。这也是今天我想重点讨论一下的事情。
03 中国创新现状:专利很多,技术交易很少
近年来我国的创新成果不少,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很多突破。
一,根据科技部的数据,2014年研发费用的支出是13312亿,占到了GDP总数2.9%,国际科技论文的数量稳居世界第二位,被引用的次数逐年上升至第四位;2014年,国内的发明专利是66.3万件,创新发明专利数量也很可观。此外,全国技术活动成交额8577亿,高新技术产业(成交额)是13万亿。#p#分页标题#e#
二,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已经呈现从点到面的突破,中国已经首次观测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。战略高技术部分也在赶超世界水平,重点体现在深海潜器、北斗导航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。
三,高新产业逆势上扬,新一轮创业浪潮正在形成。
四,科技创新发展推进民众福祉的均衡改善。这一点,很多人都可以感受到,例如我们现在从北京到潍坊只需要三个半小时。
中国的创新领域到底有多强,按照世界经济论坛以及IMD等权威机构评价方法,中国的国家创新综合创新能力在全球排在第19位,排在第三阵营。刚刚说我们论文数排名第二,但综合能力还是第三阵营。我们专利很多,技术交易很少,这是中国创新的现状。
政府不抓创新就没有出路。真正创新的人有机会了,而且是个大机会。
上文已经提到,中国经济的调整期可能需要十年以上,要渡过这个十年以上的相对低迷的周期,可能政府真的要抓创新了,不抓创新没有出路。真正创新的人可能就会有机会了,而且是个大机会。
在第四次科技变革这个大的环境下,全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新突破,信息技术将成为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。各国都开始重视先进制造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,生物医药技术、全球能源新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布局加速。全世界都认为这是机会的时候,我们可以研究看看有没有我们的机会。
创新战略正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核心战略。美国2014年发布了振兴美国制造业和创新法案,2015年将制定和实施新的国家创新战略;德国2014年颁布了高技术战略,被誉为高技术战略3.0版,是继2006和2010年以后,德国第三次颁布高技术战略;日本2014年发布了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;前不久,中国工信部也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。#p#分页标题#e#
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需要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。确实只有创新发展才能带动经济、带动企业的发展。
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之下,创新方面主要有4各方面的机会:
一 研发新的产品和技术。创新也好、转型升级也好,首先你必须要研发新的产品、新的技术。
二 拓展新市场。
三 开拓新商业模式。现在都在谈工业互联网、互联网+,工业4.0,以前不管是做制造业也好,做其他行业也好,都用的是很传统的赢利方式,未来可能去寻找到一个新的商业模式,这也是一个机会。
四 进入新的领域。
企业要生存、发展,不适应中国的经济状况是不行的。中国经济要转型成功,还是要抓创新的,而创新又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机会。
文章来源:中工联创
装备制造业品牌顾问与产业研究专家-中工联创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来源